首页 常识 > 正文

中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改革和发展历程,参加社保的你应该了解

2024-07-27 16:15:02 点击:100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建设70多年的历程可以追溯到1949年的新中国成立时期。在这个阶段,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开始建立,旨在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和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保险制度基本停滞,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步恢复。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直接触发了国营企业退休养老制度改革,部分地区开始实行企业退休费用社会统筹试点。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险制度进入了改革重建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城镇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得到全面重构,制度框架体系基本定型。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已经统一,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失业保险条例》《工伤保险条例》相继实施,社会保险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2003年至2012年,是统筹城乡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的时期。在这个阶段,我国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从就业人群扩大到居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建立,并全面普及。农村社会保险从无到有的任务基本完成。

从2013年至今,我国社会保险制度进入了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我国社会保险走向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实现应保尽保,旨在为全民提供更加公平合理的社会保障。

总的来说,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经历了四个阶段。从实行劳动保险时期到改革重建社会保险制度时期,再到统筹城乡社会保险制度建设时期,最后到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时期。这一过程中,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不断完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的社会保障。

2018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通知》,决定自2018年7月1日起建立养老保险中央调剂制度。这一决定标志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目的是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均衡地区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负担,以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在此之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主要由各地区自行管理,存在着地区之间的差异,导致一些地区养老保险基金过多,而另一些地区则不足。这种差异性给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权益带来了不公平的问题。

通过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可以实现不同地区之间的基金调剂,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的均衡分配。具体来说,中央调剂制度将通过调剂机制,将养老保险基金从充裕地区调剂到不足地区,使得各地区的养老保险基金负担相对平衡,保障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权益。

这一制度的建立对于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全国统筹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中央调剂制度,可以避免地区之间的差异,确保各地区的企业职工都能够享受到公平合理的养老保险待遇。同时,中央调剂制度也有助于保障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的长期稳定运行。

总的来说,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均衡地区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负担,可以为企业职工提供更加公平合理的养老保险待遇,同时也有助于保障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这一制度的建立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