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的成语典故(成语典故之亲尝汤药)
亲尝汤药
【出处】《二十四孝》,是《二十四孝》中的第二则故事。原文: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四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长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
【释义】亲自品尝汤药的热度,是孝顺的一种表现。
【历史典故】
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初封代王,后来继承皇位,即汉文帝。刘恒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对他的母后很孝顺,从不怠慢。
文帝的生母是薄姬,即后来的薄太后。汉文帝奉养母亲毫不懈怠。有一次,他的母后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文帝。他的母后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文帝晚上不合眼,也就是“目不交睫”,不解衣带,尽心服侍母亲。文帝亲自为母后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后的床前。每次看到母后睡了,才趴在母后床边睡一会儿。文帝天天为母后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后喝。不是自己亲口尝过,就不进献给她。虽然这些历史的记载不免有夸大阿谀之处,但是他的孝行却确实被人们一代代认可了。
刘恒孝顺母后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君,有诗颂曰:“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汉文帝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重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后人为了纪念文帝的伟业和仁政以及他的孝道,将其列为二十四孝之第二孝。
如果对照《孝经》来解读此故事,作为文帝,如《孝经·天子章》所说的,他尽到了一个“天子之孝”。“文景之治”,是历史上有名的治世,其中从文帝来说,那么他自己或者可以说是“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他有对亲人的孝、爱、敬,又延伸到对百姓的“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自己成为一个榜样,也教育了百官与百姓。
汤谐曾有评论:“孝文为三代以后第一贤君,史公在孝武时作《孝文纪》,故尤极无穷慨慕也。二十余年,深仁厚泽,纪中排缵()不尽,止举其大要,而余者令人悠然可思,正是史公画龙点睛妙手。”(《史记半解·孝文本纪》)当然,这里不去全面评价汉文帝的历史功过,但是一个封建的帝王能做到上面所说的那些,也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了。
汉文帝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比如汉光武帝曾使司空告祠高庙时,就说到“薄太后母德慈仁,孝文皇帝贤明临国,子孙赖福,延祚至今”,还给薄太后上尊号“高皇后”,并迁移到高庙奉祀,而把吕后从高庙中替换出来。汉光武帝去世时,在遗诏里还说:“朕无益百姓,皆如孝文皇帝制度,务从约省。”
【成长心语】
自古道:“久病床前无孝子”,而刘恒却能做到三年如一日。感恩以孝为先,因为父母的付出远远比山高,比海深。学会去感激别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为如此才会有和膝,有快乐,有彼此间的敬重,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打开你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刷你心灵的污染。学会感恩,会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
-
- 早起后,先早饭还是先刷牙?终于有答案了!原来还有这么多讲究
-
2024-12-28 18:00:06
-
- 燕窝的功效与作用 燕窝的烹调方法
-
2024-12-28 17:45:03
-
- 土豆玉米浓汤,绵滑又营养的“便秘克星”
-
2024-12-28 17:30:03
-
- 这个秋季,护肤橄榄油如何使用
-
2024-12-28 17:15:04
-
- 入秋后,碰到卖黄豆别手软,不打豆浆,补钙补蛋白,不懂吃可惜了
-
2024-12-28 17: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