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州—董奉山国家森林公园
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 八月的一个晚上,唐明皇梦见一个朱衣金冠的神仙从天而降,入宫进谒。自称受天帝之命降临凡尘,巡视采访人间事,要在庐山西北建馆休憩,500 年后将造福生民。玄宗立刻命著名画家吴道子依梦中神仙模样精心绘制,派遣特使送往庐山供奉,并下诏在庐山建使者庙,由江州刺史独孤正负责实施。在朝散大夫杨楚玉、司马皇甫楚玉和浔阳县令魏昌的大力支持下,建起了殿宇恢弘的九天使者庙。花费库钱六万缪。九天使者庙建成后地位殊异玄宗皇帝亲赐殿额,“准宜五岳真君庙例,抽德行道士五人焚修供养”,将九天使者庙提高到与五岳真君庙并列的崇高地位。就是因为玄宗皇帝的南柯一梦和虑诚道心,给庐山的道教增添了无限的荣光。南唐国主与唐朝皇帝一脉相传,对庐山道教恩宠有加。前后三位国主都“常遣宦官祭庐山”。
东晋时期,九江还出了两个本籍高道。一个是东吴时曾为西安(今武宁县)
令的吴猛。他从小极富孝心,7 岁时夏日与父母同榻,蚊叮不驱,人问其故,猛曰:“惧蚊虹去,咬我父母尔。”关于吴猛的道行高深可用这样一个传说来附会:东晋时豫宁(今武宁县) 县令干庆无疾而终,停尸七日,开始腐败。吴猛以符水清洗灌服,半日苏醒。复含洒,病人遂起,吐腐血数升,稍能言语。三日如常。干庆弟著作郎干宝感其兄及父妾死而复生,因纂《搜神记》。被道家奉为第五十一福地的都昌县元晨山,相传就是苏耽和吴猛的修炼之处。
另一位高道叫幸灵,豫章建昌(今永修县)人。传说幸灵心地善良,品德高尚。少年时候,父亲叫他看守稻田,牛食不驱。道成之后,行不骑乘,长不娶妻,布医施药从不取酬。并且善及万物,“草木之天伤于山林者,必起理之;器物之倾倒于途者,必举正之”据记载,庐山道教始于晋而盛于唐,历经千年,宫观林立。前后有董奉馆、简寂观、太平宫、白鹤观、寻真观、昭德观等数十处规模宏大、规制严整的名观.寓居道观的高士名道更如过江之卿,特别是汉末董奉与南朝陆修静,一个矢志奉行,一个革故鼎新,对道教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赋予了九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以更丰富的内涵和更深厚的底蕴。
据《大越史记全书》载,董奉是建安郡侯官县 (今福建省长乐市) 古槐镇人。历史上关于他的生卒年代没有确切的记载。按照史载他曾为交州刺史杜燮(136 ~ 226) 治病,这说明他应生于汉末。也有记载说他仙逝于西晋怀帝永嘉元年(307)。如此说来,董奉的一生经历了东汉、三国、西晋三个历史时期。但是,令人费解的是,在《后汉书》《三国志》和《晋书》上都没有他的传记。在历史上是不是真有其人呢?
董奉,字君异。少年学医,信奉道教。青年时代,曾任侯官县小吏。因痛恨官场腐败而归隐山林,一面修道一面行医。后来长期隐居九江庐山。关于董奉的传说正史无载但野史很多。
《真仙通鉴》载,董奉行医访道至交州,遇交州刺史杜燮死后三日。说他死了还不确切,因为他虽然不能说话,没有呼吸,但身上还有些温热。但是说他没死更不确切,因为他除了身体有些温热没有僵硬之外,心跳脉搏都没有,就连瞳孔也扩散了。按照现代医学的概念基本上可以认定为死亡。杜刺史可不是一般的人物,虽然只是交州刺史,但交州基本上是自治,关乎一方稳定。杜刺史的家人和他的部属都无所适从。于是求治于正在交州访道的董奉。董奉便将三粒药丸放入杜刺史口中,温水灌服。杜刺史吃了神奇的药丸后起死回生,半日即能坐起,四日后便能说话,不久病愈。为表谢忧,杜刺史“因敬事奉,筑楼以居之”。《名医例案》中说,交州刺史杜燮是食物中毒而死。
董奉以“神授太乙散”喂服,故而须臾而醒。不久,杜刺史准备起兵反叛朝廷,担心董奉泄露机密,意欲杀死董奉。董奉道行深厚,运用“尸解”之术,分身而去。过了十来天,董奉在豫章遇到一个交州来的商人,便托他向杜刺史问好。杜刺史大为惊异,派人掘开董奉坟墓,棺内除了一件旧衣之外别无他物。杜刺史方知董奉的非凡,庆幸自己没有杀他,同时也取消了自己的反叛计划。离开交州后,董奉即过豫章而隐庐山太乙峰下。隐居庐山期间,董奉留下了更多的传说。有一个病人,满身长疮,溃烂不堪且生命垂危,家人用车将其拉来请求董奉救治。董奉用布蒙住他的双眼,唤来一物遍身舐舔,病人不日痊愈。后来病人回忆当时情景:闻有一物来舔之,痛不可堪,无处不匝。度此物舌当一尺许,其气息大小如牛,意不知是何物,良久乃去。
在民间,还有一个董奉为虎疗伤的故事。有一天,董奉行医回来,见一只老虎卧于路边草丛。老虎见到董奉,非但不露凶相,反而满面苦楚,以爪指口,叩首相求。董奉似乎明白了老虎的意思,便让老虎张口让其望诊,原来是一根锐骨卡住了老虎的喉咙。董奉轻轻地拍了拍老虎的头,说明天一早我来为你治疗。老虎也听懂了他的话。第二天一早,董奉带着连夜赶制的铜环按时而来,为了防止老虎因痛兽性发作咬伤自己,他将铜环置于虎口为老虎取出了卡在喉间的锐骨。这只老虎为了感谢他的救命之恩,伤愈以后来到董奉的杏林草堂不肯离去,并主动看守杏林,这就是“虎守杏林”故事的由来。此后,游方郎中在行医的路上总是要不停地摇动着手里的铜环铃铛,被称着“摇铃唤诊”。铜环铃销也成了外出行医者的身份标志和护身符。
《神仙传》上说得很清楚,董奉为人治病,不取钱物。重病愈者,使裁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然后,他又货杏得谷,赈济贫乏,供给行旅。流传至今才有了“杏林春暖”的百世佳话。遗憾的是,至今杏林、草庐无存。顶礼膜拜者只能面对高山深壑发出“董仙昔日家何处”的疑问和“空山何处寻行踪”的慨叹。
传说中的董奉不仅仅只是一位手到病除的神医,同时还是一位道行莫测的高士。晋时张僧鉴所著《浔阳记》记载:“浔阳城东门通大桥,常有蛟为百姓害。董奉疏符沉水中,少顷一蛟死,浮出。”《神仙传》中还记述这样一件事情:董奉隐居庐山期间,浔阳大旱,地裂无收,民不聊生。县令丁士彦一筹莫展,听说董奉道行高深,便亲自进山拜谒,“求致雨”。董奉故弄玄虚,仰视自己的屋顶说:“贫家屋皆见天,何可得雨焉?”县令心领神会,赶紧召集文武官吏为董奉
修屋。董奉又笑道:“毋庸,旦暮自当雨。”到了晚上,果然大雨倾盆。董奉丹功深厚,传说他从来不吃米饭,“唯饮酒枣脯”,以修炼辟谷养气之术。隐居庐山时,靠食松子、杏仁、地耳,饮泉水充饥。据说流传至今的用杏仁松子、粟米合煮的“真君粥”就是他的发明。关于董奉的驻颜有术,历史上也有很多记载。吴先主时,有一个年轻人任侯官县长吏,见董奉就有 40 来岁。50多年后他又遇到董奉,却见董奉容颜不改,惊叹不已。《真仙通鉴》载:“奉在人间百年,其颜色常如三十许人。”
“道有三分医”。也不知道是医寓于道,还是道寓于医。董奉行医布道,既是对道教传统的继承,也为后世道教的继续发展注入了更强大的活力。从这些记载和传说来看,董奉奉道不贵在开宗立派,而贵在身体力行,令人景仰不已。故张景有诗云:
-
- 小苏打还能降尿酸?碳酸氢钠的五大作用
-
2024-12-24 09:45:05
-
- 黑白芝麻吃哪种、生熟芝麻哪个好……吃了这么多年芝麻,原来这么吃才对
-
2024-12-24 09:30:03
-
- 【每日一字】氏怎么写
-
2024-12-24 09:15:03
-
- 孩子脸上的青春痘怎么治?12招“抗痘”大作战!
-
2024-12-24 09:00:04
-
- 玻尿酸注射除皱效果真的好吗
-
2024-12-24 08:4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