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 正文

货币演义——存款准备金率和货币乘数

2024-07-24 12:30:03 点击:100

我们从一个故事开始说起,各位跟上。

故事的主人公有阿拉丁、钱庄、商人、采矿人甲和乙

钱庄刚开张,阿拉丁过来道贺,并给了钱庄100两的彩礼,临走时留下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好好使用”........

开张第一天,采矿人甲得到一枚宝石,找商人出售,双方成交价100两。商人因手头缺钱,问钱庄贷款,钱庄手头不多不少正好有阿拉丁给的100两就批给了商人。(好吧,大家不用纠结着100两怎么来的,就是阿拉丁打了一个响指打出来了。)

商人拿钱向甲换取了宝石。甲将收入存进钱庄。这一次交易后:钱庄的100两转了一圈又回来了,市场上共做成了一笔买卖。钱庄放贷共100两(商人借款),欠债共100两(甲存款)。

第二天,乙也开采出一枚宝石,他也向商人100两出售。商人还是没钱,于是又向钱庄贷了100两付给乙换取宝石,乙将收入也存进了钱庄。第二次交易后,钱庄的100两再次一分不少的回来了,市场上共做成了两笔交易。钱庄放贷共200两(商人借款),欠债共计200两(甲乙存款)。

是不是觉得很神奇?整个环节下来,能看得到摸得着的钱还是100两,但是释放到市场出的贷款和存款额度都扩大了。要解释清楚,我们先要了解货币层级:

货币层级

我国对于货币层级的划分,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 M0基础货币:流通中的现金;

  • M1狭义货币:M0 + 可交易用存款(企业定期期存款);

  • M2广义货币:M1 + 不可交易存款(企业活期存款 + 个人储蓄存款 + 其他存款)。

注意:这里为了便于理解而做了概念上的简化,严谨定义还请以官方为准。

M0真正存世的货币数量;M1反映了整个经济体中可以用于交易(支付)的直接购买力。理想化的情况下,商品供应量应和M1保持合适的比例关系,否则就会产生经济会过热/萧条,也就是我们说的通货膨胀/紧缩;M2是广义货币,它包含了直接购买力 + 潜在购买力。

好了,那么回到本篇开头的故事:

  • M0 = 拉丁给钱庄的100两;

  • M1 = M0 = 100两(因没有企业活期);

  • M2 = M1 + 200两(个人存款) = 300两。

货币兑现问题

现在我们把故事拓展一下,再来一轮“交易”,M2将变为400两,如此往复,理论上钱庄里的原始100两,可以衍生出无限的M2,也即产生无限的存款。

于是问题来了,假设甲和乙同时取现50两,银行是能够支付的,无论谁要多取出1两,银行就歇菜了。这还是存款人仅有两人的情况,如果是三个人呢?那么平均只能兑付33.33两。

相信大家已经猜到了,故事中的阿拉丁就是央行,钱庄就是商业银行。故事最后的问题有着致命的隐患,随着存款的雪球越滚越大,银行兑现能力将越来越弱,风险处于失控,这是无法接受的。因此,存款准备金率的制度诞生了。

存款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

什么是存款准备金率呢?

就是银行获得了100元存款,那银行并不能向故事里那样全部放贷出去,而是按一定存款准备金率(假设是20%),最多只能放贷100 * 80% = 80元出去。

这只是第一轮,我们再假设80元全部能够转为存款再次存入银行(此时银行存款总共80元),那么第二轮放贷时,最多贷出去80 * 80% = 64元,以此类推。

学过等比数列求和的同学应该能够知道,随着轮次的增加,能够贷出去的总额是有极限的,不会无限放大。这个极限就是:

a1为第一次贷款额;q为1-准备金率。

当然,广义货币的规模不仅仅取决于基础货币量和存款准备金率,而是货币乘数(实际上存款准备金率只是影响货币乘数的其中一个因素)。我们把从M0扩充到M2的系数叫做货币乘数,我们用小写m2标记,公式如下(论证不在本篇范围):

公式中,k(存款比例)是指,个人愿意存在银行的钱占总收入的比例,我们之前是假设每次交易后,个人收入全部存进银行,k为100%。如果k为0,故事就编不下去了....... k与M2成正比。t 是定期存款比例,r 是存款准备金率。

显然,从M0到M2,货币的扩充是通过商业银行放贷的手段实现的,而初始的货币供应量M0是由央行提供的。并且,央行可以通过调控M0和存款准备金率,来约束货币创造的速度和总量。

从公式可以看出,央行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扩大了理论上的货币乘数。然而容易被忽视的是,商业银行通常不会用足准备金率,以防经济下行期的坏账恶化风险。因此,存款准备金率只是衡量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