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福山起义讲的是什么历史故事(天福山起义:开启红色胶东时代)
烽火虽已远,满目尽苍翠。走进威海文登的天福山,这里的红色气息与绿水青山交相辉映。
1937年12月24日,中共胶东特委在天福山举行武装起义,创建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开启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作为红色胶东的源头,天福山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从天福山起义到南征北战,胶东子弟兵用生命和热血抒写了壮阔的革命史诗,使胶东大地处处散发着红色光芒。
红色胶东“第一枪”
在201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上,一位老兵的军礼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位老兵就是山东文登人张玉华老将军。在他的革命军旅生涯中,天福山起义则是原点。
“我父亲参加的天福山起义,打响了胶东抗战第一枪。”张玉华之子张文舟说。张文舟今年已是86岁高龄,家住威海文登,对于父亲的记忆,天福山起义有着很重的分量。
天福山位于威海文登区东部,与昆嵛山脉遥相呼应,峰峦叠翠。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而此时胶东的国民党地方政府及军队却放弃了守土职责。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胶东党组织率先在天福山上举行抗日武装起义,揭开了胶东人民武装抗日的序幕。
为什么会在天福山发动起义?中共威海文登区委党史研究中心副主任朱树森分析,因为天福山这个地方处在威海、文登、荣成三县市的边界,国民党统治力量比较薄弱,另外这个地方群众早年参加革命比较多,群众革命热情高,曾被党内同志誉为“小苏区”,群众基础好。
1937年12月24日,天还没亮,中共胶东特委书记理琪与吕志恒、林一山、张修己、柳运光、张修竹、丛桂滋、李紫辉等登上天福山,到玉皇庙旁看庙人的住处开会,周密研究天亮后的行动计划。
当天清晨,参加起义的有“一一·四”暴动后在昆嵛山坚持下来的红军胶东游击队及农民、学生、知识分子等80余人。
根据起义日程,第一项由理琪作报告,宣读《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宣布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宣告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成立,公布了第一大队及各中队领导名单。名单中,张玉华任一中队指导员。在接下来的日程中,理琪还主持召开军政会,详细讲解了游击战术。
1938年2月初,日本侵略军3000余人进犯胶东,中共胶东特委决定,“三军”挥师西上抗日。
对于天福山起义后的首战——1938年2月13日的雷神庙战斗,张玉华在回忆时写道:“我们固守反击,打退了5次冲锋,敌人一直未能进入庙内。我原来的那支步枪打得拉不开栓,就换新缴来的一支马步枪打。”
这场战斗从午后打到晚上,取得了毙伤日军50余人的重大胜利。不幸的是,理琪在战斗中牺牲。
天福山起义就历史过程来看,首义于文登天福山,发展于威海起枪,扬名于牟平雷神庙,壮大于西上,成功于蓬(莱)、黄(县)、掖(县),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燃起了“红色胶东”的火种。
从“老铁”到“老贴”
“老铁”是很多人熟知的现代网络用语,用以形容可靠、信任的关系。而在红色胶东的历史上,也有一位被人称作“老铁”的党员,为了革命倾其所有,这个人就是胶东老革命、参加天福山起义的张修己。
距离文登天福山起义纪念馆不远的沟于家村,就是张修己的老家。张修己祖辈以耕田为主,祖父、祖母吃苦耐劳、省吃俭用,善于经营,靠编箩筐、做木匠活攒钱购置土地。
张修己秉性耿直,嫉恶如仇,喜欢打抱不平,在群众中享有一定的威望。1934年8月,经共产党员王台介绍,张修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张修己对革命工作充满热情。他以做买卖为名,走街串户,在本村及邻村积极开展党的工作,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他甚至把自己的家庭当成了革命的“驿站”,结交革命志士,建立革命组织,研究革命对策。在他的影响下,他的母亲、姐姐等家庭成员在革命需要的时候,都挺身而出,参加和掩护党的活动。
1934年11月,中共胶东特委书记张连珠到沟于家小学了解党的工作开展情况,他对张修己说:“你要再起个名字,便于同志们叫。”张修己想了一会说:“那就叫铁夫吧!”张连珠高兴地说:“好!你长得健壮,就像块铁,干革命就得是铁汉子。”此后,党内同志都称张修己为“老铁”。
1935年11月18日,胶东特委在沟于家小学召开军政联席会议,决定在胶东举行武装暴动。会后,张修己全力做好暴动的准备工作,秘密进行联络,组织暴动队伍。他自己掏钱购买了红布、纸、木材,请人刻制标记,书写标语,自己动手油印布告,和姐姐张修英、特委委员曹云章一起设计了起义大旗,由张修英连夜赶制。但由于众寡悬殊,轰轰烈烈的“一一.四”暴动被国民党反动派残酷镇压了。
1936年4月,张修己担任新成立的中共文登县委书记,在革命遇到挫折的紧要关头,张修己千方百计与上级取得联系,并把上级党组织派来的理琪安排在自己家里住下来。当时,张修己为了支援胶东特委的地下活动,他把50亩地都卖光了,换成米面给同志们吃。由于张修己把自己的家产都补贴给了革命,同志们又不自觉地将“老铁”改称为“老贴”。
1937年12月15日,中共胶东特委重新组建,理琪带着中央和省委的指示,准备在胶东组织发动武装起义。在起义前几天,作为特委委员的张修己很少休息,四处组织发动群众,接待来往的同志,筹措资金,托人买布、纸,和家人一起赶制旗帜、标语。天福山起义后,张修己等留下继续进行联络等工作。
南征北战建奇功
天福山起义在文登举行,有其历史的必然性,特别是强大的群众基础,为红色胶东的壮大发展提供了稳固可靠的战略后方。
中共威海文登区委党史研究中心副主任朱树森向记者讲述了一个“王一到王十二”女青年参军的故事。天福山起义后,有十二个女青年先后来到沟于家村,或大水泊这个地方参军入伍,她们当时的时候只有排名,叫王一、王二、王三、王四,一直排到王十二,其中“王四”叫林治惠,她是一个受过教育的女青年,曾经反抗父母的包办婚姻而逃离出家。
天福山起义后,林治惠就加入起义部队,随军西上。她走的时候,给丈夫留下了一封信,让他丈夫理解她这种做法。她的丈夫在她的影响下也参军了,1940年参军不久,牺牲在抗日战场。林治惠的两个妹妹,在她的影响下,也相继参军。
1938年9月,“三军”在掖县沙河镇整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五支队。五支队的成立,是胶东抗战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胶东抗日武装正式纳入八路军序列。
在之后的革命岁月里,从天福山走出的胶东子弟兵南征北战,屡建奇功,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四个主力军,为解放事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天福山起义为什么影响这么大、作用这么大?山东大学兼职教授、山东社科院甲午研究中心研究员于敬民认为,中共胶东特委书记理琪是关键人物,特别是理琪到胶东以后,给胶东各级党组织发了一封信,这封信是胶东党组织建设的转折点,这封信总结了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这背后是理琪来到胶东以后,用原汁原味的毛泽东思想来教导党组织和人民群众。
“天福山起义爆发以后,队伍逐步壮大,但里边基本队伍成员,主要还是文登、荣成,周围几个县的,这些人到了革命队伍后,因为革命信念比较坚定,组织纪律性比较强,斗志昂扬,所以他们在部队进步比较快,很多人在解放以后成了将军,所以有人说文登是‘将军县’,这是名副其实的。”于敬民说。
2017年9月10日,101岁的张玉华因病在南京逝世,遵老将军遗嘱,其骨灰由其亲属送回文登,撒在当年的起义地天福山上。
天福山是英雄的山,胜利的山。穿越历史时空,对党忠诚、敢于担当、自强不息、拼搏争先的天福山精神恒久弥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胶东人民砥砺前行
-
- 热水器漏水怎么办
-
2025-01-10 08:52:49
-
- 墙面漏水怎么修补?掌握这些方法,不花冤枉钱!
-
2025-01-10 08:45:03
-
- 空调一般多久加一次氟?
-
2025-01-10 08:30:03
-
- 房顶漏水修补多少钱 房顶漏水怎么维修
-
2025-01-10 08:15:03
-
- 网贷风控是什么(通俗解读贷款风控)
-
2025-01-10 08:00:03